益生菌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肠道免疫及消化等功能,其常用于仔猪生产,尤其是断奶仔猪。研究表明从出生到断奶期口服屎肠球菌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及腹泻程度,同时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Lv等利用富硒益生菌显著提高仔猪粪便中乳酸杆菌与大肠杆菌比例,改善肠道菌群结构;提高仔猪血清中硒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缓解断奶应激及高温应激;提高断奶仔猪体重、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促进仔猪生长。何佳等通过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调节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提高粪便中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群数量,降低大肠杆菌数量,降低仔猪腹泻率并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吴宁等利用益生菌与中草药及酸化剂进行复合使用,降低仔猪腹泻率,提高仔猪生长性能,且达到替代抗生素的效果,即提高仔猪免疫力及促生长功能。目前出现大量的益生菌与其他物质复合使用(如纤维寡糖、非淀粉多糖复合酶类、木瓜蛋白酶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及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等肠道消化率,促进仔猪生长,进而达到替代抗生素的目的。益生菌发酵料在仔猪生产中用于改善仔猪肠道健康及免疫功能,促进仔猪生长。
2. 益生菌在生长肥育猪生产中的应用益生菌不仅用于仔猪生产,也应用于生长肥育猪生产。添加益生菌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眼肌面积、瘦肉率、肌肉系水力,降低背膘厚;同时通过增加血清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及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同时降低成本,提高生猪养殖利润。饲粮中添加乳酸菌可改善猪肉pH、嫩度、系水力、多汁性、风味、颜色与外形等品质,而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与丁酸梭菌可改善猪肉肉色、大理石纹评分、系水力、pH及眼肌面积等品质。研究表明益生菌与中草药复合使用显著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含量,白细胞介素-4(IL-4)、IL-6及干扰素-β(IFN-β)等免疫因子的表达,并调高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转化,促进生长猪的生长。Jeong等在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发酵的中草药,提高生长猪干物质、总能的消化率,降低有毒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的排放,增加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研究表明该益生菌复合配方可作为抗生素替代物的生长促进剂应用于生长猪生产。益生菌可改善氮、氨基酸的回肠消化率及营养物质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肠道菌群及稳态,提高生长猪平均日增重,降低养猪成本。饲粮中添加芽孢杆菌可提高生长肥育猪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及死亡率,增加养殖效益。益生菌不仅可改善生长肥育猪毛色,提高平均日增重及有机磷消化率,降低料重比,还可通过调节肠道pH及肠道微生物菌群改善肥育猪的健康状况,调节饲料转化率及新陈代谢促进肥育猪生长。
3. 益生菌在母猪生产中的应用在母猪生产养殖中,益生菌常用来改善母猪健康状况,缓解应激,提高其生长性能。Inatomi等研究发现饲粮中添加肠系膜芽孢杆菌(Bacillus mesentericus)、丁酸梭菌和粪球菌复合菌不仅提高妊娠期母猪体重,还显著提高产后母猪的体重及其乳汁产量,并提高初乳中IgA和IgG含量及抗体滴度,缩短断奶到发情的时间间隔;同时也发现该复合菌显著提高后代哺乳期仔猪体重并降低哺乳期仔猪死亡率。屎肠球菌可提高初产母猪妊娠期及泌乳期采食量及体重,但不影响初产母猪及后代仔猪粪便微生物乳酸杆菌、革兰氏厌氧菌、大肠杆菌及肠球菌的菌群数量,而Taras等指出屎肠球菌不影响母猪哺乳期及后代体重、采食量及饲料转化率,但降低后代仔猪断奶后腹泻率。母猪饲粮中长期添加蜡状芽孢杆菌显著提高母猪护理仔猪的数量及天数,并提高后代仔猪平均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缓解仔猪断奶后腹泻,促进后代仔猪生长。而饲粮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增加母猪产后采食量,减少哺乳期母猪体重损失;提高其血清胆固醇及总脂肪含量及乳汁中总脂肪和总蛋白含量;缓解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缩短发情间隔,提高生育力;同时还降低后代仔猪腹泻率、死亡率,增加后代仔猪体重。
结论益生菌作为替代抗生素的微生物制剂,不仅促进动物生长,还利于改善猪肠道健康,提高营养利用,缓解动物应激,其作为新型微生物促生长剂及保健剂的研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益生菌的调控机理尚未完善、优良菌种缺乏且质量参差不齐、安全性尚无明确定论、微生物添加剂相关标准尚未完善等问题至今未能解决,限制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推广与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益生菌调控机理、筛选良种、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配套相应标准及技术,不仅对畜禽养殖生产应用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畜牧业的健康养殖及生态农业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注文章转自动物营养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