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的繁殖性能主要体现为单胎产仔能力、年产仔能力和终身产仔能力。在猪场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通常将终身产仔能力作为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指标。当前我国母猪的产仔率很低,快速提高母猪的繁殖力,从母猪自身角度考虑应包括母猪品种、胎次、日常管理和营养等,选择合适的初配日龄,减少管理中母猪的肢体损伤、疾病,均有利于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妊娠期和泌乳期2个阶段占据母猪整个繁殖周期中的大部分,所以妊娠期和泌乳期营养成为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通常在妊娠期采取限制饲喂的方法,防止能量过高影响母猪的胚胎存活率;同时提高妊娠期母猪对蛋白质的利用率,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泌乳期采食量的多少直接决定母猪营养摄入是否充足,若泌乳期采食量不足,会动用机体自身储备来维持泌乳期的营养需要。研究发现,泌乳期母猪采食量不足现象普遍存在。妊娠期添加饲粮纤维,可增加泌乳期母猪的采食量,但受饲粮纤维源、类型、添加水平、水溶性和添加时间等的影响。
Ferguson等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甜菜渣可显著影响母猪的胚胎存活率,添加燕麦壳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无显著影响。Veum等、张虎和谭成全研究指出,饲粮中添加麦麸可改善母猪的窝产仔数和断奶仔猪重。妊娠期母猪饲粮纤维水平增加可改善其繁殖性能,原因可能是仔猪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母乳,而泌乳期采食量是影响母猪泌乳量的重要因素。此外,饲粮纤维的添加时间也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超过1个繁殖周期的持续添加对母猪繁殖性能的促进作用较显著。还应考虑可溶性纤维和不溶性纤维的物理性质不同、纤维的发酵性和理化性质等对繁殖性能的影响。